長久以來,我國房屋建設以混凝土結構為主,混凝土結構房屋主要采用現場手工濕作業,存在生產效率低、建設周期長、能耗高、污染嚴重、質量和性能難以保證、壽命周期短等問題。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,開始發展鋼結構,鋼結構房屋的出現對我們人類居住來說是一大貢獻,減輕了居住環境的壓力。多年來,我國住宅建設有關數據顯示,我國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近四成。根據對磚混結構、鋼筋混凝土結構等建筑施工材料損耗粗略統計,每年我國城鎮所產生的建筑垃圾高達4億噸。鋼結構房屋減輕了生產磚瓦、石灰、水泥以及開挖沙石等傳統建材對環境的破壞,建筑垃圾、建筑施工揚塵、噪聲都大為減少,改建和拆遷容易,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,很多發達國家視之為儲備鋼鐵的重要方式。
住宅建設是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,約占社會能耗總量的40%。據專業機構研究,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材料碳排放為740.6公斤/平方米,而鋼結構房屋材料的碳排放量為480公斤/平方米,降低了35%左右。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,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,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,減少耕地占用量,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,鋼結構房屋與“十二五”規劃中五項環境與資源的約束性指標緊密關聯。我國人口多,隨著經濟的發展,以及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,可利用的土地日益減少。節約能源,減少碳排放是當務之急。未來,在國家十二五政策規劃下,鋼結構房屋建筑會得到廣泛應用,這有利于我們居住環境的改善?!?a >粉煤灰分選之粗粒難浮應采取的工藝措施】